半導體龍頭大廠台積電25日無預警的宣告,旗下100%持股的台積太陽能公司,經評估業務發展不具長期效益,預計在8月底結束工廠營運。如果連同今年初賣掉台積固態照明的所有持股予晶電,意謂著2009年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高調宣告要打造「太陽能界的台積電」,砸下79.2億元搶進太陽能產業的轉投資案,最後還是無奈的只能以失敗收場。

進一步探究台積電轉投資失敗的癥結,相關法人的分析,主要在於不論是LED產業,或太陽能電池,這些年來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精進突破,以及開發綠能產業在國際間蔚為風潮後,事實上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新問題。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大量投入太陽能電池發展,市場長年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,影響所及自然是產品價格不斷下探,進而壓縮到市場的發展空間。在這種艱困的局面下,台積太陽能屬於市場後進者,即使其產品之薄膜技術轉換效率領先全球,但一方面產量不具經濟規模,另方面成本又不具競爭優勢,短期內實難轉虧為盈,因此只好「理性」的忍痛宣告退出。

其二、台積電的轉投資案雖然以失敗告終,但台積電的危機處理能力,仍然值得肯定與效法。一方面台積電在評估短期內難以轉虧為盈後,很務實而又理性的宣告退場。短期來看,這自然有損台積電多年積累的成功正面形象。但如果明知事勢已不可為,卻為了面子硬撐,那不只是歹戲拖棚,還會愈陷愈深。有理由相信,其他不同產業,不管是本業,或轉投資新領域,同樣有可能面臨類似台積電的困境,顯然台積電的決斷模式將成為參考範本。

另方面更值得一提的是,台積電雖然必須壯士斷腕,但同步宣告將邀聘關廠的所有同仁到台積電工作,既有客戶的產品保固也將不受影響。這樣的宣告,不只是安人心,更可預防後續糾紛房屋貸款。同時,相較於其他關廠業者的耍賴不肯負責,台積電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做法,誠然是提供了最佳的範例。

社論-台積電失足太陽能的效應分析

其一、台積電多年來的總體表現,無論是公司治理或產品質量以及研發創新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,堪稱是國內外產業界的翹楚、典範。此番不自限於半導體領域,而想跨業轉投資,我們不必懷疑公司決策當局應該早已做過跨足轉投資SWOT的分析評信用貸款估。但最後何以未能克服本身的弱點(W),及跨越可能面對的難關(T)?我們認為與其說是事前的參謀作業不夠嚴謹周延,不如說是畢竟隔行如隔山,以致過往的成功經驗未必能複製。同時也凸顯目前確是一個快速變化,甚至是全面顛覆的年代。沿用過去成功的模式,企業貸款並不代表跨入新行業也可以如魚得水。準此以觀,台積電的失敗案例,並非意謂著其他人也不要輕舉妄動,重蹈覆轍。這個案例的啟示應該是:處於快速變化的年代,既不能抱殘守闕,也不能盲目躁進,以免進退失據。

所謂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。從台積電轉投資綠能產業以失敗收場的案例來看,我們除了為台積電感到惋惜之外,以下幾個相關的界面,毋寧更值得正視:

從宏觀的角度來檢視,台積電轉投資案的失敗,自不能與其他一般企業轉投資案的失敗相提並論。畢竟,台積電一向以管理嚴格、產能高、良率好而蜚聲於中外業界。即使6年前宣告投入固態照明與太陽能界,其產量和品質依然備受相關業界的肯定與期待。然而,即便轉投資馬失前蹄,歸因於台積電的半導體成功經驗,無法複製在太陽能與LED產業的說法,未免過於皮相之論。

工商時報【主筆室】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其三、台積電從發展LED及太陽能產業鎩羽而歸,顯示在各國競相投入再生綠能產業後,因供過於求業已使相關產業淪為「慘」業。這對台灣並非好消息。在非核家園高唱入雲,燃煤燃油發電處處受限,綠能發電又不具經營規模下,台灣的非核家園如何落實?顯然不能再淪於口號卻缺乏具體可行的推動方案了!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債務協商.yahoo.com/社論-台積電失足太陽能的效應分析-215005050--finance.貸款html

913C636E9888EEA7
arrow
arrow

    s68au24kg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