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貸款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社論-解析學生工讀納保措施的三輸賽局-215007521--finance.html

除此之外,原民會似乎也可以插一腳負債整合,要求各大學雇用的這些學生,也要有一車貸定比例的原住民籍同學,否則也將可依法對學校開罰。

社論-解析學生工讀納保措施的三輸賽局

除此之外,政府其實也將是此一新措施下的輸家。包括勞動部和教育部在會商此一新措施時,顯然沒有與各大學充分溝通,也沒有做好減少各大學受衝擊的配套,導致各學校只好自謀生路,甚至紛紛採取大砍工讀生員額的「下策」,也讓學校師生關係可能出現質變。

而毫無意外的,政大的此一「創舉」,果然引發網路熱議。一般預料,等到9月開學後,首當其衝的大學生們勢將有激烈的反彈。我們擔心,這不只將衝擊大學校園的師生關係,以及造成學校與學生雙輸的後果,這項新措施,還可能進一步惡化政府的財政負荷,讓台灣更加速的步入希臘的後塵。

工商時報【主筆室】

正是受到這種新規定的衝擊,讓各大學在近年來政府教育經費預算逐年遞減,申請調漲學雜費又一再被打回票,維持正常校務運作已經左支右絀的情況下,卻又雪上加霜的額外必須增加這一筆學生保費分擔,堪稱已經陷入營運困境。終於,日前政治大學首先發難,預告9月起將砍掉每年四千餘人次的工讀生名額。

首先,我們不妨探討這為何會成為學校與學生的雙輸之局。以學校而言,如前所述,學校為雇傭型學生辦理投保,分擔包括健保、勞保及勞退準備金的雇主負擔額度,以政大而言,估計一年會增加2億元的支出。其他大學,視其需納保學生人數的多寡,看來少則數千萬,多則超過2、3億元並不會令人意外。

各大學為了配合政策,落實對學生工作權益的有效保障,其實本無可議,問題是包括勞動部與教育部,只給政策卻不給經費,結果自然逼得各校自謀應對之道,而政大採大砍工讀生名額的做法,無疑是各校在開源無門情況下,不得不採行的節流下策了。

盤點各大學採取減少學生各種名目工讀機會的做法,除了讓學校會遭到社會輿論的非議,以及緊繃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之外,「裁員」人數比例若太高,對於教學、研究的運作與品質也將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,歸納起來,自然是新政策下的輸家。

但對大學生而言,其實也未必就是新措施下的贏家。除了各大學紛紛跟進「政大模式」,將使本來依賴這筆工讀津貼完成學業的同學首當其衝,只好另外找工作,而可能影響學習之外,即使能夠在新制下保有工讀機會得到勞健保的保障,但因為投保的學生依規定也要負擔一定比例的自負額,且以勞保來說,最低投保薪資設定為1萬1千元,而事實上多數的學生學校工讀收入並未達此標準,依法卻還是要依最低投保薪級繳納保費。是則綜算起來,新學期即使能夠保有工作機會的雇傭型學生,也將發現他們的實質所得將會少掉相當比例的保費自付額。因此不論從打工機會的減少,或實質所得的減少,學生其實也是新制下的輸家。

每年的8月,是各大專院校新學年度的開始,由於教育部在6月間發函各大學,要求校內從事工讀、兼任助理、教學助理等工作的雇傭型學生,從新學年開始,必須全面納入勞、健保。依照此項新規定,學校成為雇傭型學生的雇主,除了必須為符合規定的學生辦理納保作業,同時還要以雇主身分額外負擔相關學生一定比例的保費支出,包括勞保、健保乃至於勞退準備金。另外,既然學校與雇傭型學生之間已經變成雇傭關係,勞動部於是也要求各大學應比照勞動就業市場通例,即學校雇用的這些同學,其中身障的名額要達到百分之三,否則將依法開罰。

原意是要保障學生工作權益的良法美意,實際運作起來卻可能造成政府、學校、學生三輸之局。如果這不算人禍,難道是天意嗎?

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
9FAD03AD1950681E
arrow
arrow

    s68au24kg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